5月15日,湖北省作協主席、作家方方爆料稱,湖北省作協向中國作協推薦的魯迅文學獎某個參評作品存在問題。方方表示柳忠秧“詩很差”卻到處活動搞定所有評委;柳回應稱其“不懂我的詩”。(5月27日《新京報》)
  文學獎其實是一個比較主觀的獎項,主要是對於文學作品的優劣沒有一個可以量化的標準。“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”,同一個作品在不同人眼中是不一樣的。因此,對於某個文學作品觀點不同也是正常。我說你寫的不好,你說我不懂,這都在情理之中。且不說此事有沒有貓膩,在其中至少可以看出文人相輕這一點。文人相輕這源於文人特有的風骨與孤傲,互相針砭作品是常態。許多人致力改變文人相輕的局面,其實文人相輕未嘗不是一件好事。
  文人相輕源於文人特有的風骨與孤傲。自古以來,文人風骨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辛棄疾、文天祥,哪一個名垂青史,然而他們並不只是靠作品流芳後世,更重要的在於他們為國為民、孤傲的風骨。有了孤傲的風骨,文人相輕就是必然。這在一方面看來未嘗不是一種競爭。雖然作品優劣沒有量化的評判方式,但是民意還是很能說明問題的。想要批駁對方就得努力創出更好的作品,競爭就這樣在文人當中蔓延開來。不管是哪個領域,這樣的競爭都將促進繁榮。
  文人相輕,都想壓對方一頭,想要證明自己就得靠廣大民眾的支持,讓民眾來做最終評判。這就需要民眾有著獨立的思考精神和足夠的文化素養。於此,文人相輕在一定程度上對於啟迪民智,培養民眾獨立精神有著獨到的作用。
  君子和而不同,文人相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和而不同。各自發表各自的觀點,在自己的一方天地盡情遨游。只有這樣,思想才能激烈碰撞,觀念上的不同,才有可能碰撞出百花齊放的文壇盛世,才能在漫漫文學路上鋪就一塊色彩斑斕的磚塊。
  文人相鬥自然就是文鬥,文鬥不同於武鬥,不會給人帶來實質性的肉體的傷害。在爭鬥的形式上也更顯文明與大家風範。在很多情況下武鬥解決不了的事情都會選擇文鬥,這更顯示了文鬥的獨特魅力。不管什麼樣的社會,文明、和諧都是民眾所嚮往的。提倡文鬥,發揚文鬥的風範給社會帶來的是和諧元素。
  “文無第一,武無第二。”這就是為什麼文人相輕會一直持續至今。文人相輕有著文人獨特的風骨,文鬥有著其獨到的魅力。有時候文人相輕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。
  文/陳志林  (原標題:文人相輕未嘗不是一件好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d31kdxux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